取消
首页  »  陈寅恪、吴晗、范文澜、雅斯贝尔斯……如何挑选公版书著作版本?  »  陈寅恪、吴晗、范文澜、雅斯贝尔斯……如何挑选公版书著作版本?

陈寅恪、吴晗、范文澜、雅斯贝尔斯……如何挑选公版书著作版本?

《陈寅恪、吴晗、范文澜、雅斯贝尔斯……如何挑选公版书著作版本?》内容简介
陈寅恪、吴晗、范文澜、雅(🛡)斯贝尔斯……如何挑选公版书著作(😟)版本?

撰文丨宋晨(🐎)希

根据1986年9月9日制定的《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(⏳)尼公约》

(简称《伯尔尼公约》)

,在作者去世50年后,作者作品的著作权将(⛴)不再受到保护,变成公版书。1990年,我国颁布了《著作权法》,遵循了《伯尔尼公约》的原则,规定著作权保护期限是作者(📧)终(🐌)生加死后五十年,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(⏰)12月31日。

因不(👾)需要购买版权、支付作者稿费等,公版书一直是很多出版(🙈)社着重发力的领域。尤其是近些(🙀)年来,一些史学、哲学名家(🤬)的经典作者,也走入了公版领域。学术书的出版往往门槛(🔧)较高,编(🚸)辑也需要有较高的学术水平。然而,当著作进入公版,难免会出现泥沙(📷)俱下的情况。

尤其是有些作者生前对出(🏹)版(⛎)物的(🦁)样式、体例等做了要求,在成为公版书之后,是否还需要(❌)遵守,更(🖲)是成为了一个伦理问(🍿)题。

为此,我们选取了四位进(🥇)入公版领域、最受人关注的作者陈寅恪、吴晗、范文澜(🗡)和雅斯贝尔斯,盘点他们(🚃)著作的不同(♒)版本,希冀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借鉴。

陈寅(⏸)恪

陈寅恪,摄于1957年。

上世纪90年代,随着中国大陆经济的腾飞,文化方面,中国人逐渐从80年代的“否定传统”转向了“肯定传统”。季羡林等人“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“观点的出现,让第一次“国学热“开始在(🏻)大陆悄然兴起。

陈寅恪、钱锺书、王国维、钱穆、熊十力、(🧗)牟宗三等人成为(⤵)了其中典(🎞)型的代表。在这其中,陈寅恪(🍄)的影响力最大,几乎到了全民(🤦)皆知的地步。不过,颇有些吊诡的是,人们并不关心陈寅恪对唐初“关陇集团”的(🕵)研究,也没有几个人能读完他借明末歌妓柳如是来抒发自我感受的《柳如(👿)是别传》。人们更愿意讨论的是他所倡导的“独立之精神,自(🍡)由之思想”,敬(🏪)佩他一直以“文化托命之人”自诩以及他(🍚)晚年的铮铮傲骨。

1995年,陆键东《陈寅恪的最后20年》

(三联书店1996年初版,2013年修订再版)

出版将“陈寅恪热”推向了高潮

(当时共再版6次,印数多达八九万册)

。6年后,经历8年编(🏽)辑的十三卷本《陈寅恪集》正式由三联书店出版,算是(🐍)为“陈寅恪热”再添了一把柴火。此时,距离首次出版《陈寅恪集》已经过了21年。

上(📻)海古籍出版社《陈(😆)寅恪文集》

《陈寅(❔)恪文集》,

作者: 陈寅恪(😶),版本: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11月。

在陈寅(🗼)恪生前,他的著作主要出版过三本,分别为:《唐(🌹)代政治史论述稿》

(1943年,商务印书馆;1956,三联书店)

、《元白诗笺证稿》

(1950年,岭南大学(🔂)中国文化研究(📯)室刊本;1955年,文学古籍版;1958年古(🏈)典文学出版社铅印本)

和《隋唐制度渊(🎷)源论稿(👏)》

((🏟)1944年,商务印书馆;1954年、1964年中华书局版)

上(🧕)世纪六十年代,中华书局总(🐣)公司和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

(上海古籍出版社前(🦆)身)

都(🍟)曾积极联系陈寅恪本人,打算出版《金明馆丛稿》、《论<再生缘>》和《钱柳因缘诗释证稿》

(即后来的《柳如(🙄)是别传》)

,然因种种原因并未出版,遂(🔋)使陈寅恪留下“盖棺有期,出版无日”的感叹。

70年(🏨)代末,随着社会秩序重回正轨,成立不久的上海古籍(🛳)出版社

((➰)以下简称“上古”)

决定出版《陈寅恪集》。上海古籍(📧)出版社的领导邀请陈寅恪的弟子,曾多次建议出版陈寅恪著作的蒋天(🅾)枢负(💧)责整理、校(🔊)勘(🔵)。1982年2月,《陈寅恪文集》全套7种9册并附录1册

(《陈寅恪编年(🆒)事辑》)

正式推出。

这套书应该是当时所能见到的全部陈寅恪(🤺)文字。不过,这套书里某些地方,也曾引起了争议,比如收录于《金明馆丛稿初编》的《魏(👿)书司(🕳)马睿传(🐿)江东民族条释证及推论》一文开头,曾有一段陈寅恪记录与周一良探讨学问的回忆,肯定了周一良对南朝政府对待不同人政策的研究。

到了(🎯)“上古”版本中,或许因为蒋天(🦋)枢认为(🔋)周一良“曲学阿世”,这一段被全部删去。在《元白诗笺证稿》中,也将周一良悉数改为“周某某”

(只有一处未改)

总之,“上古”的这套《陈寅(🥗)恪集》不论是排版,还是编校质量的程度都非常(🍶)之高,蒋天枢为此几乎放弃了自己(💳)的学术研(🌛)究,将自己的(✌)晚年悉数贡献了出来。值得一提(🍀)的是(🌀),这套书的好几种封面文(😽)字都是由陈寅恪(💵)夫人唐(🐷)筼题写,《寒柳堂集》封(🤵)面文字则由钱锺书提写。

后来,“上古“又于接连出版了《唐代政治史论述稿》

((🔏)手稿本,1988年)

,《陈寅恪读书札记——旧唐书新唐(👺)书之部》

(1989年)

和《陈寅恪史学论文选集》

(1992年)

三联书店(🍼)《陈寅恪集》

《陈寅恪集》,作者: 陈寅恪,版本: 生活·读书·新知三联书店,2009年9月。

2001年,编校了近十年的新版《陈寅恪集》于三联书店正式出版。

根据该书“陈寅恪集后记”所说,这套书“是在上海古籍出版(📍)社(😝)所刊印之陈寅(💍)恪文集基础上进行的,增加了陈寅恪诗集

(附唐筼诗存(🚔))

、书信集,读书札记一集、二集、(📨)三集,并讲义及杂稿“等。

责任编辑之一孙晓林说,这套书吸收了“近二十年间海内外学术界关于陈寅恪研究所取得的新成果”,如“辑佚”、订误”、“增(🐣)补”和“附图”。仅《柳如是别传》就订正了一百多处错误,附图(🐛)方面页选配了一百四十余幅图片,搜集(💩)了陈寅恪从青年时代到晚年生活照片,以及“文稿、尺牍(🎗)手迹、诗作、眉批”等等。

可以说,三联版与上古版比较,不论是图书(🔝)装帧、封面设计、印刷还是(🎚)编校质量(🌠),都要比上古版更进一步(🏼),同时也将上古版隐去的周一良姓名等地方做了还原。

但这一套文集中的一些问题,仍旧引起了(📠)不小的争论,如陈福康曾发表《谈新版<柳如(🌨)是别传>的校订质量》一文(📿),举出“错字”“漏字或误写(🔤)”“格式、体例错误”“标点”等错误几十处。后来,孙晓林也做了回应,并附上了订正情况。

正如刘后滨、张耐冬在《陈寅恪的士大夫情结与学术取向》中认为,“一些技术性的问题,实在是难免一点都不出错”。我觉得(🀄),对于普通读者来说,也没必要锱铢必较于过多的细(😄)枝末节,以此否(🥉)定编者的功劳。

我认为,反倒是三联书店如果能在改集书后附录校勘记,提出校改内容以及(🎋)理由后,似乎就可以让每个读者去评判校改处是否(👯)有问(🌂)题。

不管怎么(🚥)说,三联版《陈寅恪集》仍旧是最为(🍪)重要的,不论对陈寅恪(🕡)研究还是对中国史研究方面,都起(🐀)到了巨(🍰)大的推动作用。

单行(🥠)本(👏)及其新版本问题

除了文集之外,陈寅恪的著作也曾出过几个新的单行本。如《中国现代学术经典·陈寅恪卷》

(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)

,《唐代政治史述论(🚤)稿(🚁)》

(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,唐振常导读)

,《隋唐制度渊源论稿》

(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)

《隋唐制度渊源论(😜)稿 唐代政治史述(🏉)论稿》

(三联书店2004年(🕴),商务(🐏)印书馆2011年)

,《中西(🍀)学术名篇精读·陈寅恪卷》

(中西书局2014年,蔡鸿生、荣新江、孟宪(👜)实读解)

,《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·陶渊明批评》

(陈寅恪、萧望卿著,陕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,此版根据民国版进行影印)

等。这些单行本因定价相对便宜,对那些(🍙)非专业读者,以及学生阅读陈寅恪代表作,起到了普及作用。

从2019年年底开始,随着陈寅恪著作进入公版(🌲),“上古”又再版了《陈寅恪文集》

(纪念版)

,并做了适当的修订和增(💿)补。此外,今年年初,译林出版社首次出版简体字《陈寅恪合集》,此事引起了一番讨论。根据陈寅恪生前的遗言,他曾要求著作“必须用繁体字直排出版,否则宁可埋入地下”。

这次简体字版争论(🤮)的背后,其实牵涉的是职业伦理问题,究竟应不应该尊重作者的遗言。时代在发展,现如(🏖)今能读繁体字者日渐减少,作者已仙逝,我们既不能贸然肯定作者如果活在今朝,会有想法的改变,也无法不遵遗言擅自做主

((🔞)可想而知,未来钱穆的《国史大纲》、钱锺书的《管锥编》、《谈艺录》若过了版权期,也将迎来同样问题)

但我觉得,出(🌩)版简体字并非坏事。在商业社会中,文(🚋)化普(🌼)及程度有时并不因书籍质量是否高超来判定,而是更(🗻)借重于宣传手段,读者接受程度

(如蔡东藩的《中国历代通俗演义》已有出版社改写为白话文,赢得了诸多读者)

我觉得是否出简体(🧞)版,一方面(🚝)是否应考虑获得作者后人的首肯;另一方面,繁体改简体,编辑的水平是否过关

(毕竟繁体字(🌧)和简体字在很多(🧞)方面(➡)都有不同,如“着”和“著”、“沈”和“沉”在繁体中均为一字,且(🕉)还混杂异体字(😓))

,否则简体字版若错误连篇,那是会误导更多的(🔭)人。

(说明:因“上古”新版和译林版笔者并未看到,因此在这里(🏗)不做妄评。)

吴晗

吴晗

吴晗的个人经历,与陈寅(🤼)恪恰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

吴晗不论是学术还是政治事业上,都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大。在清华大学读书时期的(👡)吴晗,起初的研究范围并不在明史而是(🕙)汉代研(💘)究。而后,由于吴晗获得胡适的器重,经胡适建议,吴晗才将经历放到明史研究中。

抗战期间,已留校任教的吴晗随清华大学远迁昆明,在西南联大任教。由于生活拮据,同时也为了影射蒋介石,吴晗写作了《由僧钵到皇权》。抗战结束后,吴晗因激烈批评国民党统治,被迫投奔解放区。在石家庄,毛泽(🌬)东阅读了该书(此时已改为《朱元(📠)璋传》),并(⛱)提出修改意见。由此,该书获得了广泛的知名度,并多次再版。吴晗也从这个时期开始,进入政治领域。解放后,担任北京市政协副主席、北京市副市长等职位。

关于《由僧钵到皇权》和《朱元璋传》

《朱元璋传》,作者: 吴晗,版本: 人民出版社,1998年10月。

《朱元(⛲)璋传》应该(🔌)是吴晗知名度最高的一本著作。从(👞)中华人民(🔆)共和国成立前到如今(🍙),关于该书的版本(🤭)已经多达七八十种

(因版本过多,无法过多罗列,在行文中,只罗列部分最具代表性的版本)

不过,对于该(🤷)书的版本,一般读者却并未了然。更有(👼)甚者,以为《由僧钵到皇权》和《朱元璋传》其实是同一种书的不同叫法

(现在有(⛸)些出版社为了标新立异,还使用《由僧钵到皇权》作为书名)

1944年《由僧钵到皇权》首次由重庆在创出版社出版,随后(🔛)又(🕉)由重庆胜利出版社(🙄)放入《中国历代名贤故事集》中,并改名为《明太祖》。

这一版本,吴晗写(✂)得较为仓促,仅用两个月写毕(🍫)。而且由于在西南联大时,手头没有参考资料,仅凭有限的(🎾)几部史料和之(🧢)前的论文进行写作。

正如学者陈(🙅)梧桐所说,这一版本“由于时间仓促(📂),写得极其粗疏,存在材料不够,不少史实弄错的问(🔛)题,但它却达到了以朱(🌾)元璋影射蒋介石的预期目的”。在这个版本中,吴晗专辟一章写朱元璋严刑(🍽)治国,屠戮有功之臣,而且这本书(🔅)没有对使用的材料注明出处,用现在的话说,只能算是“通俗史学”著作。

抗战胜利后,吴晗先是回到北京清华继(⛔)续任教,他利用1947年和1948年暑假,花费(💖)一年零一个月时间,对其进(📄)行改(🦎)写,并改称《朱元璋传》。1949年由上海中国书局、三联书店和香港传记文学出版社出版(🎺),此(🖲)为第二版

(陕西师范大学版、中国三峡版(🧛)、湖南人民版、万(⬛)卷出版社、江苏人民版(🐔)均以此为版本重印(🎳))

这次改写,吴晗将书稿从8万字扩充到了16万字,加入500多条注释,着重扩充了《恐怖统治》一章,并将第一章的标(🧦)题从《流浪青年》改为《小流氓》。

吴晗送给毛泽东(🥍)阅读的即为这一版本(🥪)。在与毛泽东的交谈过程中,毛泽东既提出该书对红巾军(🐝)起义将(📭)领彭莹(📫)玉的结局写得不(🖼)对,同时也认为吴晗没有完全接受历史唯物(📎)主义。
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,因毛泽东的(🕶)影(🛴)响,吴晗决定重写《朱元璋传》,于1955年完成第三版。这一版纠正(🏻)了彭莹玉的结局,放弃了把(🐣)明朝(🏳)官僚机构和军队比喻为封建皇权两个车轮子的(👂)错误说法,同时去掉影射的色彩,力图对朱元璋进行客观评价。此外,他还将第一章《小流氓》改为《流浪青年》,特地增写《社会(🦁)生产(📋)力的发展》,字数也从16万字扩充到17万字。这一版在当时并未正式出版,只油印了一百(💒)套给(😸)历史学者和毛泽东征求意见。

(2004年,人(🐁)民出版社中国文库版选用(🛢)此版本)

1964年,吴晗在病(🔜)中对《朱元璋传》进行了第四次改写,这一版本除了扩充《开国皇帝》一(❎)章之外,还增加了第五章《政权的支柱》,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分析元末明初的历史,强调阶级关系和矛盾等,此外还增加了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》,强(🐩)调经济基础的重(🙆)要性。在全书结尾,对朱元璋的评价也更加客观,既强调他功绩,也认为朱元璋强化皇(🥐)权将封建制(🙋)度推向顶峰。该版本被称为定稿本,字数也增加到了21万字。该书1965年2月由三联书店首先出版。

(此后,人民出版“帝王传记系列”、三联(🎸)书店版等绝大多数(🍫)版本都用这一底本)

笔者认为,读者在选择吴晗《朱元(⛄)璋》的版本,还是以第三版为宜,既能看到吴晗(🐠)对史料的运用,又减少了已时过境迁的评价。

吴晗的其他著作

除了《朱元璋传》以外,吴(🕤)晗的其他书籍再(🐤)版的次数也非常之多,甚至很多出版社妄自修改书名,有的还将吴晗有关明代(⛑)锦衣卫的文章零敲碎打,进行拼凑,乱象丛生。

选择吴(✝)晗相关图书的版本(🥑),个人认为可凭借吴(😕)晗生前所编辑的文行为线索,选取发行较多的如《灯下集》

(三联(♍)书店1960年初版,2006年再版)

、《史事与人物》

(1948年生活书店初(🗑)版;2012年岳麓书社版)

、《历史的镜子》

(1946年三(✉)联书店初版,2012年再版;其余版本较多)

、《明史简述》

(中华书局1980年初版,2005年再版;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版)

,《皇权与绅权》

(与费孝通等人合著,1948年年上海“观察(😹)社”初版,天津人民、(🔽)三联书店、岳麓书社等都有再版)

,《中国历史常识》

(吴晗主编,1963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分册出版,陕西师范大(🤪)学、华东师范大学等多家出版社屡有新版)

。此外还有《胡惟庸党案考》

(商务印书馆2015年,其中收录吴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有关元明史的文章)

这样,既可以防止相关(🚠)著作中文章多有重复(😏),也可以保证相关文字(🔨)的质量,对了解吴晗文章写作时间、顺序更加清晰。

最后,再来说一下选(🕢)集、全集的情况。1984年,人民出版社出版《吴晗史学论著选集》

(4卷,1984年开始出版,至1988年出齐)

,这套选集(🔶)此后并未再版,但是几乎收录了(🏉)吴晗最重要的作品。

2009年,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(🗻)版了400万字的10卷本《吴晗全集》(常君实编),按照该(🌱)全集所(💳)说:“基本授权了吴晗一生写作的作品”,甚至包括他的诗歌、书信、剧作、工作(🌒)报告、翻译作品等。

不过,这(🛎)套全集也有缺失,如未收在特殊年代的批判文章(💚)

(关于批判性(⚽)文章(🧛)以及自我交代材料等,是否应该(🙍)收入全集,曾有过很多探讨)

,几篇遗稿并未(🔯)收入。此外,根据吴晗专家习之(🎅)的研究,其中存在不少文章发表时间或主(🤸)编头衔张冠李戴的问题。但瑕不掩瑜,如果想要系统了解吴晗作品,这套全集应该是最为完备和权威的。

范文澜

范文澜

范文澜与郭沫若、吕振羽、翦伯赞、侯外庐等人,都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最(📯)重要的马(👑)克思主义史学家。

范文澜幼承家学,熟读四书五经和古文典籍。进入北大国(🆙)学门以后,师从黄侃、(😈)刘师培、陈汉章等小学、经学家,这让他得到了极系统的古典学训练。在随后于南开和北大任教时,他依据上课讲义完(📹)成了《文心雕龙讲(🌔)注》《正史考略》《群经概论》《诸子文选》等。

在上世纪30年代,范文澜有感于日本人企图占领中国的野心,愤然写作了《大丈(🏔)夫》一书,以(💰)历史人物为题材,鼓舞大众参与到抗战之中。

1940年范文澜来到延(🏖)安,在毛泽东的要求下,开始主编10万字的《中国通史简编(🏸)》,以此向干部进行历史(🛺)教育,同时也希望用马克思主义史学观点重新评价中国历史。此后,范文澜又编写了《中国近代史》上册。

中华人民共(♑)和国成立以后,范文澜担任了中国史学会副会长,又(🐂)对上述两(📯)书进行了修订。尤其是《中国通(⛽)史简编(📉)》,从1951年开始,范文澜持续(👇)不断地对其修订,因工作量巨大,再加上越写(🛸)越具体,字数不断(🛄)扩充

(原定计划每册15万字,但到第二本秦汉(🕹)南北朝已写出了36万字(🍠))

。直到1969年逝世,范文澜也仅仅修订至第四册

(北宋之前)

。此后,范文澜的助手蔡美彪继续范文澜的未竟事业,继续组织人员(🕑)对这套书的编写。到1995年,改名为《中国通史》的10卷本正式出版,2008年又增加两册,终成全璧。可以说(🥤),这套自原始社会到(✂)清朝(🆘)灭(🍲)亡的500多(😐)万字通史,足足编写了半个世(🚧)纪之久。

单行本著作

或许(🛷)因范文澜的著作时代色彩明显,他的早期著作很少被重(🕜)印(😋)。

《文心雕龙注》,作者: 刘勰,注者:范文澜,版本: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,2019年11月。

《文心雕龙注》初版于1929年(🔁),由北平文化学(🍲)社分三册出版。1936年,上海开明书店出版修订本。1962年,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,此后1981年、2006年又分别再版(2006年收入《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》)。

虽然现在有关《文心雕龙(💈)》的注释和翻译,已经比比皆是,但是范文(🚡)澜注本仍有它的价值,不但尽可能穷尽前人研究,评价得失

(如纠正了纪昀等错误的说(🌺)法)

,甚至运用训诂学(🍌)等方法,纠正刘勰错误的说法

(如史书的开端是《春秋》非《尚书》)

,并揭示了刘勰对后世的影响

(如对刘知几的《史通》)

。然而略有遗憾(🌝)的是,此书并非全注,仅仅是选注。

《大丈(😅)夫》一书初版于1936年,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,至1940年已(🥖)印(📽)行四版。2005年,该书(😲)由长安出版社出版,2013年华东师范(⛄)大学出版社又出新版。

除此之外,像《群(🔲)经概论(👦)》、《正史考略》等书迄今未见单行本,这些书考(🌤)证价值极高,尤其是对“二十四史”中一些记录真伪的考辨,现在不易(🔭)购得,殊为遗憾。

《中国通史简编》、《中国通史》和《中国近代史(🗄)》(上册)

1941年—1943年,《中国通史简编》

(延安版)

由延安新华书店正式发行,此后再版过(🧐)多次,范文澜也有一些小修订和调整。1951年,该书又由人民出版社合并为(🎲)一册出版,此后,河北教育出版社

(2002年)

、商务印(🚅)书馆

(2010年)

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

(2014年)

、北京联合出版公司

(2020年)

又分别再版。

虽然后来有了《中国(🏐)通史简编》

(修订本)

,然而由于后者(🛫)范文澜没有写完(🧛),且字数繁多,若想了解范文澜对宋代以后历史的观点,以及(🚎)想要提纲挈领了解中国历(🧞)史发展,此书当为首选。

《中(😌)国通史家简编》

(修订本)

曾于1953年、(🤽)1958年、1965年分别出版前(🔩)三编。此后,该书内容收入《中国通史》,并由蔡美彪进行了订正错误,以及增加注释(😡)和图片等。因此,若想了解该书内容(⛎),阅读《中国通史》前四册

(第四册为(🎌)未完稿,由蔡美彪续写了唐代长安部分)

即可。

《中国近代史(⌛)》

(上编第一分册(🐷))

1946年初版于延安,1947年由(🎫)华北新华书店翻印(👞)。此后也多次再(💐)版,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做了较大的修订,如删除可疑的材料,使用最先见的外(🏧)国人名翻译,将年月日统一改成公历等。1953年版改为《中国近代史(⛽)》(上册),并进一步修改。此后版本多依据此版。

该书采用阶级斗争的史观,强调人民群众的作用(🌜),在(✡)今天史料(💏)迭出,论述著作众多的情况下,该书价值可以(🥅)商(⚓)榷,而且似乎未有再版。

其他单行本(💕)著作

1965年,人民出版社出版了《唐代佛教》一书。该书缘起于他的助手张遵骝在为他查找(🕚)唐朝佛(📟)教(🧢)资料时,随手录取了佛教中的重要事件,并制成《隋唐五代佛教大事年表》。书中范文澜所写部分,除引言外,正(🔒)文都迻于《中国通史(🐟)》第四卷,并非单独创作。2008年,该书又由重庆出版集团·重庆出版社再版。

此外,1950年新华书店还出过单行本《汉奸刽子手曾国(💙)藩的一生》,后来都附录于《中国近代史》

(上册)

中。1979年中国社会(🐥)科学出版社出版《范文澜历史论文选集》,选编了有关历史分期、封建社会长期持续的原因和近(🔌)代史研(🏷)究的相关文章,2001年再版改(😢)为《范文澜集(🌟)》。

2002年河(😾)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10卷本《范文澜全集》,其中除《中国通史》前四册外,其余文章悉数收录,并统一了标点符号等。

雅斯贝尔斯

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(🍂)中国的身份有些尴尬(🗝)。

从民国开始,冯至等人就提到过他的大名,王锦第更是写过研(🍞)究文章。

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,他的著作《智慧之路——哲学导论》和《历史的起源与目标》就被翻译成中文。然而,由于他的“轴心时代”概念太过出名,研究思想史者几乎都(📊)会提及。这导致人们只关注这一概念

(大部分人根本没读过《历史的起(🚺)源与目标》)

,以讹传讹,从而忽略了雅斯贝尔斯的整个哲学体系。

作为存在主义哲学家,雅斯(🌮)贝尔斯上承胡塞尔、克尔凯郭尔(🐨),下(〰)启海德格尔、阿伦(🚧)特等存在主义者哲学。第一次在科学主义盛行的年代,提出人不(🔫)仅仅是由血和肉组成,同时也是“无限性”的主体,人在死亡、痛苦和奋斗等精神的催逼下,不断突破界限,通(🕍)过经验去感知自身的存在,从而赋予世界以整体的观念精神。正如梯利在《西方哲学史》所说,雅斯贝(🛠)尔(🔒)斯的存在主义是(🏰)海德格(🥌)尔的通俗化版本。

1949年雅斯贝尔(🏌)斯出版《历史的起源与目标》,当时正(👊)处在二战后。一(🚟)战以后,在欧洲的历史学界,就出现了以斯宾格勒为代表的《西(🏐)方的没落》,进步主义观点遭到了巨大的危机。如果人类历史是一(👵)条线性的前进之路,欧洲的科技、思想(🙍)已经(📀)如(🐶)此发达,为何还会导致战争的爆(🐸)发?二战以后,当欧洲被打得千疮百孔之后,欧洲人的感受更加雪上加霜,丧失(🍍)了主体性,他们不知道未来何去何从。

于是,雅斯贝尔斯就从存在主义角度出发,通过追溯人类历史的发展,去展(📹)望历史发展的未来“目标(👄)”究竟是什么。他提出人类历史发展重要的四个阶段,其中第二阶段即是“轴心时代”,它代表的是人类的觉醒,确定了人类(♐)未来的发展方向,世界各地同时出现伟大思想家代表了世界其实自始至终是(🧝)一个整体。随后(🥅),虽然世界各个文明各自发展,但殊途同归,历(🍁)史上建(🐑)立的不同帝国文明,有其巨大的相(😉)似性。

到了15世纪科学技术时代(🔁),世界被联为一体。虽然现在欧洲遭遇危机,但是通(👳)过回望“轴心时代”,理解不同文(🛳)明,从而可以让人类发挥出巨大(🐋)的精神潜能。

雅斯贝尔斯认为,未来的世界将(🛃)会是一个整体,文(🎆)化、宗教(🍷)、科技都将会趋于一(🦂)致,建立普遍的秩序,全球一体化,寻找真正的信仰。以今天的(📏)现实回望他的理论,可以说,他的预测还是比较精准的。

其实,除了《历史的起源与(➿)目标》,他的《大哲学家》、《时代的精神状况》等都在阐述这一理念。

相关(🕝)著作介绍:

《悲剧的超越》:1988年由工人出版社出版(亦春译(🍍),光子校,收入“生(🌰)命哲学译丛系列”)。

《存在于超越——雅斯贝尔斯文集》:1988年由上海三联(🎫)书(🔭)店出版(余灵灵、徐信华译,收入“猫头鹰文库第二辑”),该书节选了《时代的理性与反理性(👺)》、《悲剧与超越》以及《现代的人》三本书的内容。其中,《现代的人》是雅斯贝尔斯1931年出版的《时代的精神状况》英译书名。

《雅斯贝斯哲学自传》:1989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,翻(🎱)译自英文。

《历(🎵)史的起源与目标》:1989年,该书

((🐩)魏楚熊、俞新天译,收入(📪)“二十世纪(💰)文库”)

由华夏出版社出版。这个版本在后来的二十(🦐)多年(🔆)中,一直被公认为最权威的版本。不过,根据李雪涛在新版中指出,此版本虽然是严肃认真的译本(⌛),但因为在那个年代,很难对雅斯贝尔(⚪)斯有比较全面的了解,因此产生了一些常识性的错误。此外,很多地方读起来不流畅,有些地方不知所云,而(🗓)且它是从英译本译出,并非是德译本。

2003年,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《卡尔·雅斯贝斯文集》(朱更生译),该书包括了《哲学导论》、《论历史的起源与目标》以及《论悲剧》三本书的全译。李雪涛(🚐)说,从译文括号所引原文推断,应该是译自德文。此版本我并未见到,不过根据豆瓣的评论,翻译水平和印刷质量,似乎并不过硬。

2019年,漓江(📶)出版社再次出版新译本

(李夏菲译)

,根据作(🐉)者简介

(德国海德堡大学语文学硕士,北京大学德语系博士)

,应该译自德文本。

《苏格拉底、佛陀、孔子和耶稣》:(🕴)1991年由安徽文艺出版(📓)社出版(李(🎆)瑜青、胡学东译),该书选自1957年的《大哲学家》中的《范式创造者(🍉)》中的第(👰)四位,译自英文版。由于后来《大哲学(💕)家》全本(🛃)得到翻译出版,此书的价值已经大打折扣。

《什么是教育》:1991年由三联书店出版

(邹进译,收入“德国文化丛书“)

《现时代的人》,1992年由(🤧)社会(🔢)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

(周晓亮等译)

《生存哲学》,1994年由上(🎺)海译(🍸)文出版社出版

(王玖兴译)

,此后多次再版

(2005年,2013年)

。这是雅斯贝尔斯1938年出版的三个演讲的结集,其中大部分内容已经收入《论真理》一书之中。

《时代的精神状况(🧑)》:1997年由上海译(🐝)文出版社出版

(王德峰译)

,此后多次再版

(2003年、2005年、2008年,2013年)(🚱)

。该书虽然也是由英文译出,但是现在流行最广,同时也是评价最高的版本。

《当代精神的处境》:(🎨)1992年由三联书店出版

(黄藿译)

。该书为《时代的精(👯)神状况》另一版本,译自德文。

《尼采:其人其说》1999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

((😛)鲁路译)

,译自德文。

《大哲学家》:2005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(🏙)出版

(李雪涛译)

《大学之理念》:2007年由上海人(🌬)民出版社出版

(邱立波译)

,译自德文。

《哲学思维学堂》:2012年同济大学出版(😇)社出版

(孟海译)

,译自英文本。

《海德格尔与雅斯贝尔斯往复书简》,2012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

(李雪涛译)

,该书译自德(😜)文。

著作集

2018年,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开始出版“雅斯贝尔斯著作集”

(由李雪涛主编)

,现在只出了其中(🗾)两(🃏)种《论历史的起源与目标》

(李雪涛译)(🐮)

《哲学入门(✏)——12篇电台(㊗)讲演集》

(鲁路译)

,根据该书最后的(🌉)全集目录可以得知,该套著作集预计出版37本(🚕),全部根据德文翻译,此外每本都会有译文、解说、索(🏮)引和译后记。

应(👏)该说,这套著作集(🍸)应(📳)该是迄今为止收(🌪)录最全、最好的的译本,而且不会有重复。

随着雅(🗜)斯贝尔斯的著作进入公版,想必这套书的出版(📢)也会加快速(💃)度(👄),值得拭目(🍓)以待。

撰文丨宋晨希

编辑丨肖舒妍(😌)

校对丨柳宝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