取消
首页  »  《Sky光·遇》测评:花了一天克服反人类操作后,我才发现它的好玩  »  《Sky光·遇》测评:花了一天克服反人类操作后,我才发现它的好玩

《Sky光·遇》测评:花了一天克服反人类操作后,我才发现它的好玩

《Sky光·遇》测评:花了一天克服反人类操作后,我才发现它的好玩

主演:
Neil Green Jon meggison Jax Kellington 
备注:
类型:
武侠 冒险 喜剧 
导演:
杰弗里·沃克 
别名:
更新:
24-05-30/年代:2017
地区:
美国
《《Sky光·遇》测评:花了一天克服反人类操作后,我才发现它的好玩》内容简介
《Sky光·遇》测评:花了一天克(🏜)服反人类操作后,我才发现它(⛸)的好玩

还记得在2017苹果秋季新品发布会上,最让笔者惊喜的不是iPhone X(毕竟已经看过(🆕)各种爆料),当然更不会是App Watch Series 3和Apple TV,而是游戏制作人陈星汉在台上对新作《Sky》进行的演示(㊙)。同时,制作方Thatgamecompany也在油管上公布了《Sky》的(🔛)首款预告。在预告片的最后,当主角(🌚)终身一跃直插云层的画面出现时,笔者的表情是这样的:

这么优秀的吗?

从(💮)预告片看来,无论是从画面表现力,还是制作人那(🎼)“禅派风格”的加持而言,《Sky》光遇都相当(🧚)值得玩家期待。而(🖐)更让笔者好奇的是,这样一款看上(🔼)去很“吃硬件”的游戏,放到移动端上的效果会是(😃)如何。

因此,尽管吃过无数次“预告美如画,实机(🍁)烂如渣”的亏,凭着对苹果和陈星汉的信心,笔者还是给予《Sky》满分期待。随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,《Sky》国内译名为《Sky光·遇》,由网易游戏代理发行。

《Sky光遇》预约页面

虽然“陈星汉(🦍)”这三个字放在主机游戏领域可以说是无人(🚙)不晓,但是在移动游戏领域的热度却(💇)不(🌦)算太高,这点体现在玩家关注度上。截至发稿前,《Sky光(🎒)·(🚂)遇》在TapTap上预约人数为7.2万,在超过500个评(🈚)价中拿(🤔)下了较高的9.6期待分。

截至发稿前TapTap评分

《Sky光·遇》的首次TestFlight测试时间放在了3月15日(😺),也就是昨天。笔者有幸参与这次(👤)测试,抢先体验这款期待之作。进入游戏后,镜头跟随海鸥飞过大海,在靠近岸(🎯)边时看到了形似是“黑人兄弟”的玩家角色:

被海鸥惊醒的“玩家”

在这段长度约30秒的即时演算过场动画(🆔)里,无论是对海平面的光效处(🕳)理,还是镜头的切换与摆放,从画面(💙)整体表现上看都符合(🥚)预告片的质量。但在随后的(🤼)操控(✒)教学中,笔者却感觉不太对劲。

本作的操控(🧤)方式说起来十分简单,用三句话就可以说清楚:

单指拨动:角色移动+转向

双指滑动:改变视角

点击屏幕空白处:让(🚖)角色保持现方向移动

看似容易,但实际用起来却略(🎅)显别扭。特别当教程中的“单指滑动”是用右手演示时,在无数个游戏里习(🍃)惯(🍉)了(🎑)用(🌕)左手操控(🎷)移动的笔(🎆)者表示有点不适,稍不留神就让角(⏭)色劈了个叉:】

情不自禁地认为可以用(😍)左侧虚拟摇杆

甚至会让角色卡在奇怪的地方:

右手操控移动是有点难受

虽说操控方式可以通过(👢)大量练习去习惯,但却会对游戏的初体验会带来一定影响。特别是搭配上这个(💿)几乎不带任(🏕)何辅助调整的镜头设定,令玩家视角经常会被卡到(🌍)奇怪的地方,此时玩家就需要暂停角色移动、改变视角、调整角色方向、再继续(👟)移动。

想要像“吃鸡手游”一样边移动边看四周环境?不存在的(🕟)

要知道使用左侧虚拟摇杆操控移动是(📤)主流设计,虽然陈星汉追求的从来就不是“主流”,但也应该考虑到国内玩家在“农药”和“吃鸡手游”的(🚱)日夜熏陶下已经习惯这种操控方式(💊)。《Sky光·遇》在操控上(🦎)的“另类”,需要(🍠)玩家耐心去适应一种新的操(🍧)控方(🔇)式。

在TapTap上,玩家对于本作在操控上的评价也表达出“不适应”,但抛开操作而言,玩家们对《Sky光·遇》的游戏表现几乎(⭐)做出了一致的肯定。

“困难”但的确是艺术品

“不舒服”但还(🚀)是(🛢)不错

其中一位玩家评(🔳)论说到了重点:“似乎不太像是手游的操作”。实际上,《Sky》在苹果发布会上那得心应手的操控演示,是用Siri Remote(Apple TV的遥控器)完成的。因此笔者(🌰)有理由相(🖌)信,现版本中《Sky光·遇》的操作逻辑是由此演变而成,或许没有针对移动端的多点触控屏进行优化。

《Sky》在Apple TV上以单指即可操控

讲究“心(🕊)流体验”的陈(🥪)星汉或许就是想让这“另类”的操控方式提高玩家(⬜)在游戏中的挫败感,进而提高本作原本较低(🤾)的难度,这很有可能是有意为之。道理我们都懂,但笔者认为这种做法不容易获(🏷)得移动端玩家认同。当然,还有最后一种(🗞)可能性,就是为了更容易为玩家牵线:

对笔者而言,找个人“牵手”好像更难一些

虽然最初版本的操控方式仍有改进空间,但瑕不掩(🤷)瑜。因(🦂)为当(📶)笔者习(🎿)惯了这种“另(🤞)类”的操控方式后,终于顺(👀)利通过了新手教程,同时体验到《Sky光·遇》的核(🍽)心玩法。

“脱非入欧”,新手教程最后,“蜡烛”点亮了玩家角色

《Sky光·遇》被定义为“社交冒险”游戏,在移动端上是新类型。知晓《风之旅人》的玩家可以简单地把本作(📗)的核心玩法理解成“风(🚀)旅(🐣)”的升级版,从2人合作变成最多8人合作。在游戏里,玩家将扮演光明之子,使命是把光芒传递到最需要的角落,俗称(🕓)“传火”。

在本(🔋)作中玩家将扮演(🛋)“火炬手”角色,到处“传火”

本作对“冒险(🚓)”的定义是(❤)完全自由的,游戏地图采用“主题公园式”的架构,没有固定任务,也没有坐标提示,所有要素都需要由玩(🎁)家自己发掘。在到达一个新领域之后,玩(📯)家要做的就(🅾)是把地图上可供收集的“火”收集起来,再用其点亮“最需要光的角落”。

虽然笔(🎈)者也不懂(🕰)为什么大白天的要点蜡烛

但就像“风旅”一样,没有其他(🏣)玩家(🍥)的帮助,仅靠solo并不能解开游戏中的绝大部分谜题。《Sky光·遇》想要表达的理念也是如此。游戏中的解谜部分只是其次,在解密过程中让素不相识的人产生“信任”,甚至是“爱”,才是陈星汉想要达到的目的。

对于素未谋面的两位玩家来说(♟),“把对方点亮”是最佳(🚏)的打(🎮)招呼方式

而《Sky光·遇》则把这份理念从“两人”扩大到“多人”,需要多人合作才能解开的谜题成为(🧙)本作的设计核心。

较为初级的二人谜题

必须8位玩家协作的高级谜题

在社交层面上,《Sky光·遇》延续了“禅(🏌)派”设计风格,在笔(🕎)者的体验过程中,玩家间的合作除了“意会”,就只能靠角(👴)色动作进行交流。但笔者从玩家评论中了解到,随着游戏进程的推进角色将解锁“发消息”技能,相信在游戏后期玩家间的沟通(📘)方式将会得到增(🔻)加。

目前版本共有31款(📝)动作供玩家(🈵)使用

当然在这些(🐁)元素中,最让笔者惊叹的是Thatgamecompany对(📍)整个游戏世界的构造与渲(🙄)染(🐖),场景间的衔接流畅(🗾)自然。其中《Sky光·遇》的飞行系统大受玩家好评,玩家可以操控角色在天空畅游,配合本作细腻的画面表现,实际感受妙不可言。

《Sky光·遇》对于“禅派”理念的延续,再赋予惊人的画面表现。在笔者看来,获得(📎)大量玩家赞许是意料之中。无论是曾感受过“风(🎬)旅”独特设计的老玩家,还是首(🏥)次接触这类产品的新玩家,这样的游戏相当吸引。

陈星汉的理念让《Sky光·(💀)遇》成为一款在移动端上前所未有的产品,同时也是一次大胆探索。

苹果发布会上的陈星汉

“陈星汉”这个名字,连同他几款代表作《旅》、《花》、《流》,共同造就了这位中国最负盛名的(📯)“独立游戏人”。而从《Sky光·遇》这款(🏋)游戏来看,这可以说是对之(🌅)前几款产品的一种升华。它依旧有很强烈的“陈星汉”的影子,舒缓(🌏)、非暴力、讲述故事(🏧)、(🥧)传递(🤮)情感、甚至表达某种道理和理念,和当下主流的农药、吃(🌒)鸡等竞技性游(🌾)戏形成了强烈的反差,俨然一种“佛系”的感觉。

《旅》、《花》、《流》

还记得《Sky光·遇》曝光之后,陈星汉在一次接受(⏰)外媒的采访中说到,《Sky光·遇》不仅是跨平台的,也是跨年龄层的。

“如果我们成功了,这将会是第一款实现家人可以一起玩,小孩可以跟大人一起玩(🚋),男女朋友可以一起玩的游戏。目前,我们感觉,我们只是设计了用户部分的游戏和情感需求,因为很多东西我们目前无法预(👿)测。”

而从现在看来,尽管操作的颠覆性依然将不少人挡在了门外,但适应这一(🔳)玩法之后却能感受到这款(🌋)游戏所具备的更大魅力,以及(🥫)通过游戏作品所诠释及传递的超越游戏本身的情(🥦)感。在笔者看来,不管《Sky光(🍄)·遇》最终上线之后的成绩如何(👍),但陈星汉的做法是有意义的,“我们把游戏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来对待”,这确实才是独立游戏人所应该有的态度,毕竟现在已(🏸)经很少人能做到真正“享受”游戏了。